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服务 > 档案学会
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发布日期:2017-06-0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档案的起源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

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

1、载体沿革

档案按载体可分为:泥板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泥板档案 ?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的文书。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遗物。其文字因笔画一头粗一头细,状如楔子,故被后人称为楔形文字。作为档案保存的泥板在末端刻有该文书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便分类保管。泥板文书一直被使用到大约公元一世纪才逐渐淘汰。

甲骨档案???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 ?为载体的原始记录。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 ?纪)的占卜活动中。殷墟甲骨档案于清光绪年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石刻档案 ??以石为载体的书史铭文。曾广泛产生于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家。大凡纪功颂德、颁布宪令、誓盟立约以及一切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述事,昭示未来。中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送周平王东迁后的记功石刻。此外,大量的墓志也是中国古代石刻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文档案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金文又称铭文。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每遇有重大事件,都要作器勒名,珍藏宗庙,以期“子子孙孙永宝用”。金文档案的内容包括纪念先祖、记述战功、册命赏赐、誓盟订约等多方面。

缣帛档案???中国古代以丝织物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缣帛是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缣帛质地优良、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绘画书写,所以春秋时已用作书写材料。缣帛档案最早发现于1942年被盗掘的长沙战国楚坟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但原件已流失国外。

声像档案? 以音响、形象等方式记录知识信息的特殊载体形式的档案。亦称音像档案、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录像档案等。声像档案具有真实记录性、选材典型性、视听形象性、艺术美感性、交流通用性的特点。

2、名称的沿革

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 ;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

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 :“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3、英文archive[`a:kaiv],n.文件、记录、档案,相当于中文“档案”一词。

复数archives[`a:kaivz], n.公文保管处、档案处、公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